汇丰分享经济三大指标-PMI指数

经济领域的三类指标

提到PMI,就不得不提到经济领域内的三类指标,即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本期,我们先花一点点篇幅来解释一下这三类指标及其作用。

1.先行指标(LeadingEconomic Indicator)又称超前指标,也称预兆性指标,是指预示未来月份经济状况和可能出现的商业周期性变化,并为分析者提供利率趋势变化早期迹象的市场指标。先行指标一般能在总体经济活动发生变化之前六个月达到顶峰或谷底,因此对将来的经济状况有预示作用。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就是一个典型的先行指标,它的威力和作用我们在上一期(PMI——您不得不懂的经济指标)中做了一些说明,除了PMI以外,先行指标还包括:货币供应量、股价指数、房屋建造许可证的批准数量、机器设备的订单数量等。

2.同步指标(CoincidentIndicators)是指其达到高峰或低谷的时间与总体经济出现高峰或低谷的时间大致相同的指标。同步指标可描述总体经济的运行轨迹,确定总体经济运行的高峰或低谷位置。同步指标的变动时间与一般经济情况基本一致,可以显示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并确定或否定先行指标预示的经济发展趋势。常用的同步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

3.滞后指标(LaggingIndicators)指在总体经济活动发生波动之后,才到达顶峰或谷底的指标。滞后指标一般在总体经济活动发生变化后六个月到达顶峰或谷底,通过滞后指标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对先行指标的预警进行验证,促使先行指标的预警更加准确,以便有效地进行宏观调节。主要的滞后指标有下列几种:失业率、银行短期商业贷款利率、工商业拖欠贷款的平均周期、商业库存增加额、消费品价格指数、财政赤字等。

2PMI指数的先行性

接下来,我们再来研究一下为什么PMI指数具有预判的作用。

PMI指数的原始数据来源于采购经理调查问卷,该问卷共设有12个封闭式问题,3个开放型问题。这12个问题涵盖了企业的生产、订货、库存、价格、购进、雇员、配送等环节,它们都是采购经理较为熟悉、比较关心、容易回答的问题,一般不采用技术性强的专业术语。

几乎所有问题都采用多重选择题的形式,即有几个相互独立的预置答案,通常是被调查者只需在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上打上记号即可。例如问题:贵企业本月主要产品的生产量比上月?问卷填写者只需要在选项“增加、基本持平、减少”中选择合适的答案即可。

问卷收集起来后,采用扩散指数法进行数据处理。所谓扩散指数法,即正向回答的百分数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数的一半。计算公式如下:

DI=“增加”选项的百分比×1+“持平”选项的百分比×0.5

扩散指数具有先行指数的特性,可以很方便地显示变化的趋势及变化范围。这就是为什么PMI指数具备很强的先行性的原因。

PMI作为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加权而成,即产品订货(简称订单)、生产量(简称生产)、生产经营人员(简称雇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简称配送)、主要原材料库存(简称存货)。这5个指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而定,各指数的权重分别是:订单30%,生产25%,雇员20%,配送15%,存货10%。计算公式如下:

PMI=订单×30%+生产×25%+雇员×20%+配送×15%+存货×10%

如此计算的PMI指数,如果在50%以上,反映制造业扩张;反之,如果低于50%,通常反映其在衰退。

值得一体的是,由于调查结果反映了当月相对于上月的变化情况,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比较明显,需要进行季节性调整。美国的PMI调查结果的季节调整因子由美国商务部提供,每年根据环境条件变化作相应调整。我们调查数据采用的季节调整方法是,首先以纯粹的时间因素为基础,同时考虑天气变化等不规则因素,然后根据采购经理对于每个问题受季节变动影响的程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3PMI指数的历史

美国是最早建立PMI指标体系的国家。它由ISM美国供应管理协会负责,该协会的前称是美国采购管理协会(TheNational Associate of Purchasing Management,NAPM),成立于1915年,是美国最大最权威的采购与供应管理研究、教育机构。作为采购管理人员,我们所熟知的CPSM认证(供应管理专业人士认证)就是由该机构所发布的。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就开始了PMI的调查。1948年以后,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就开始每月发布调查数据和基于调查的商务报告。ISM建立PMI体系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ISM的制造业PMI体系最初选取了产量、新订单、库存、雇员和产品价格五个指标,直到1971年才加入供应商配送指标,1988年、1989年、1993年又依次加入新出口订单、进口和积压订单三个指标,以后美国制造业PMI指标又加上了消费库存指标。

继美国之后,欧洲也逐步建立了自己的PMI指标体系。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NTC-Research集团(一家全球商业信息研究和咨询机构,以下简称NTC)的支持下,欧洲多数国家已经建立了PMI编制和发布制度。NTC集团在各国完成PMI调查基础上,又建立了欧元区PMI体系和欧元区PMI总指数。欧元区PMI总指数是在每个月定期调查超过5000个公司采购经理的基础上完成的,各项指数计算方法与美国类似。 该指数由欧元区制造业与服务业数据加权形成,权重是将欧元区作为一个整体,基于各国总产值对于欧元区经济发展的相对重要性来进行计算。整个欧元区PMI体系包括6个指标:欧元区综合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雇员指数、采购品价格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产出品价格指数。

中国PMI指标体系的建立,从2002年开始,到2005年7月中国PMI指数的正式发布,经历了长达三年多的时间。这期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的推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保证调查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准确性与可靠性,PMI列入了国家正式统计调查制度之中。其中制造业PMI采用分层概率抽样法抽取了730家制造业企业(或产业活动单位)作为样本调查单位,行业覆盖面广,地域分布较为合理,调查企业数量广泛。

中国PMI指标的建立,既参照国际经验又体现中国特色。参照了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NTC以及其他国家的做法,根据中国的国情,选定了11个指标作为制造业PMI指标,具体包括:新订单、生产、雇员、供应商配送、库存、采购价格、出口订单、积压订单、产成品库存、进口、采购量。

这些指标同国外相比,有所不同,见下图。

从上表可以看出,新订单、生产、雇员、供应商配送、产成品库存五个重点指数与国际完全相同。与美国比较,增加了采购量指数,用产成品库存代替用户库存。与NTC比较,增加了进口指数,没有产成品价格。

如此选择指标,主要考虑了我国的实际情况:1、采购量是反映采购活动以及经济活动增加或减少的重要指标。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多数企业认为该指标较为重要。2、外贸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

目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每月在第一个工作日发布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和在此基础上撰写的商务报告。该报告直接报送到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政府决策机构。PMI指数和简版的商务报告同时在联合会网站上用中英文发布,得到全球著名财经媒体和新闻社如道琼斯、路透社、彭博资讯等的转载和刊登,国内各大财经媒体如新华社、经济日报、第一财经、证券时报等连续全文刊登。一些海内外著名企业公司也纷纷应用PMI于企业自身的经营决策之中。

提到中国的PMI指数,就不得不提到汇丰PMI(现称:财新PMI)。2015年以前,笔者在高校或企业里授课时,每次提到PMI指数,都会问学员一个问题:中物联的制造业PMI和汇丰的制造业PMI,你更信任哪一个?答案一边倒地倾向于汇丰。问及原因,大部分的学员都表示出对国家官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的怀疑。笔者对此提出了相反的看法。核心并不在于原始数据真实性的问题,而是基于二者谁更能反映中国经济的总体趋势。

汇丰PMI的样本多来自于中小企业,样本覆盖了430家左右的中小企业,且较为集中在东部发达经济区,而中物联的PMI的样本多来自于中大型企业,覆盖了超过20个制造业大类730多家企业,并且除了西藏之外,其他30个省市均有企业参加调查。从这些角度来看,中物联的PMI指数更为反映中国整体的宏观经济走势。

事实也同样证明了一点,2015年7月汇丰终止了中国PMI的发布,其统计工作已经由财新网接盘,改名为财新PMI,影响力也大不如从前。究其原因,其数据来源缺乏持续性和真实性: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近年来融资困难,有不少中小企业为顺利得到融资,会有虚报数据的可能性;另外一方面,中国企业正在进行快速的兼并整合,中小企业的样本稳定性较差。体现在数据上,汇丰PMI和中物联PMI差异逐渐扩大,最终汇丰不得已选择了退出,转而由财新网接盘。

当然,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汇丰PMI(财新PMI)并非一无是处,其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预测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诚然,笔者所述,也只是一家之言。作为供应链管理人员,如何运用好各类数据,最重要的是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人云亦云,否则很容易就落入了“群体迷失”的陷阱。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220.com/news/22307.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