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开可能会爆雷的理财平台?

近年来,金融机构爆雷的新闻越来越多,引起了投资者的警惕,层出不穷的 ” 防爆指南 ” 因此受到追捧。

可是,我们通过查阅监管机构数据、法律文本等方式,真的能识破那些可能爆雷的机构,并预防爆雷吗?

今天我们来谈谈这个话题。

现在,理财爆雷的事件越来越多,网上出现了大量的科普文,(它们)教大家如何通过查阅法律文本、去监管机构和同业公会(查数据)等简单的方式避免爆雷。

这种方法有没有道理呢?是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它没有真正的指导意义。

因为,大多数的法律的监管制度都具有滞后性。很多爆雷的金融产品,在爆雷前都是合法的。

比如 ” 雷曼迷你债 “,无论是发行它的银行,还是销售它的银行,都是合法的。然而,它当时针对老年人的销售方式是一个灰色地带,在爆雷后,港府才颁布了新规定。(所以)靠查规定,怎么能避免爆雷呢?

还有近期的案例:某大银行与某 P2P 公司曾经是合作伙伴,解除了合作关系后,没有及时通知客户,就这件事而言,你通过查阅法律文本,也很难避免爆雷。

我们知道,金融创新是与时俱进的,而金融监管只能跟在后面跑,既然(避免爆雷)这么难,那我们该怎么做?

通过(查阅)简单的手册,我们无法避免爆雷;只有通过建构我们内在的、健康的理财观念,才有可能真正地避免爆雷。所以,我们要建构两个基本的理财决策依据:

第一,我们在做理财的时候,投资款项必须放在稳定、合法的金融监管体系下合法成立的金融机构中,并且要放在自己名下的账户里。这能够确保你的钱不被挪用。

按照这个标准,那些代客理财、让你把钱打给他(让他)帮你炒股的人,还有很多类似借贷的 P2P,就已经被排除在外了。

第二,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要把自己的资产投资在我们一眼能看懂、没有任何弯弯绕绕的资产

” 雷曼迷你债 ” 的原理,几页纸都解释不清楚;P2P 到底借款给了哪家公司,估计你也没有考量过。这中间一定存在着某些不可控的风险。

比如,你的资产中,20% 配置在沪深 300,30% 配置在标普 500,10% 配置在全球的债券指数,这种简单清晰的(投资)方式,更适合我们普通人。

这个原则绝不复杂。你只要把自己的钱放在处于稳定、合法的金融监管下的合法金融机构里,而且是你名下的账户中;账户里,最终投资标的清清楚楚、简单易懂。那么,我相信所有的爆雷都会远离你。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220.com/zimeiti/waihuifenxi/27741.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